第六章、席卷辽东 第六节
沈阳失陷时明朝辽东的“骁将劲卒,皆萃沈、奉”,这导致辽阳城中“兵不满万”还“身无介胄,不精利”,辽阳情势可以说危如累卵。幸亏后金军于浑河之战中挫不浅,退沈阳后修了足足天。利用这宝贵天时间,经略袁应泰、巡按张铨急调各明军驰援,又凑十三万大军于辽阳。辽阳是明朝在辽东地区统中心,城防本就十分坚固又经熊廷弼大力修缮,史称辽阳“城高厚壮,屹然雄峙”。辽阳城外挖有濠沟三道,道濠沟宽三丈、深二丈。濠外复筑大堤潴水,还引入太子河水灌满护城深壕。熊廷弼在时为辽阳配备了上万门各大炮,其中门各重一千余、二千余、三千余斤,威力巨大一炮便可毙敌数。
然而辽阳的坚固城防连同刚于浑河之战遭的挫败,都没有让努尔哈赤畏惧退缩。退沈阳经过日修,三月十八日,努尔哈赤召诸贝勒大臣商策定议,随后毅然向辽阳进军。
十日,努尔哈赤率军进至辽阳城东角。此时努尔哈赤不占么优势,论兵力,明军倍于后金。论天时,明军以逸待劳。论地利,明军有坚固城防可供依托。凭此三利,只要袁应泰调度有方城死守,后金军必定逡而巡退辽阳也断无闪失。然而除了以上三利,明军还有一大弊处。那就是在军事挥上,不谙军事韬略的袁应泰远远不老谋深的努尔哈赤,双方军事统帅的能力往往是决定战场上胜负的关键。面对高大雄伟守备森严的辽阳城,努尔哈赤绝不会蠢到不讲策略去一味蛮攻。如那样后金将士就堆尸如山也绝对攻不下辽阳。为此努尔哈赤决意重施前计。诱明军出城,而后发挥后金军野战优势歼敌于城外。只是已在沈阳吃过大亏的明军还会上当吗?会的,因为狡猾的努尔哈赤远比袁应泰高明。
袁应泰也晓得后金铁骑的厉害,所以除了在城外派驻少量部队用以防范后金军,护护城河水源地太子河不遭破坏外。十三万明军都缩于辽阳城内凭坚城固守。然而袁应泰万万没到,努尔哈赤率后金军渡过太子河后没有围攻辽阳城。而是全军朝着方向奔山关而去,同时还大肆鼓噪要“犯京师矣!”其实努尔哈赤实意图就是借此引明军出城。努尔哈赤的调虎离山计然奏效了,他只一招就全盘乱了明军前作战部署。袁应泰听闻后大惊失色,急忙调李秉诚、朱万良、侯禄、姜弼、梁仲善总兵,统领精兵万出辽阳城追击后金军。待万明军刚出城外,努尔哈赤挥后金军猛然调头重又扑辽阳。为防后金军向山关,袁应泰只好硬着头皮下令,万明军于城下同后金军正面锋。
不怎么说辽阳城下列阵的万明军身后,有着重炮在内的众多火供火力支援。同时后金军刚于浑河挫,军心不禁有些怯战动摇。朝鲜《李朝实录》记载,八旗军“至辽阳,望见城池险固,兵众甚盛,虏皆意沮欲退”。久经战阵的努尔哈赤道,两军见阵时“军心一怯,势必危矣”。在这关键时刻,努尔哈赤以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于阵前斩钉截铁地宣告,“一退时,我已死矣,你等须杀我后退去”,说努尔哈赤“匹马独进”率冲向明军。主帅的舍生忘死和身士卒极大地鼓舞了后金军斗,后金将士由遂转怯为勇军心大振,八旗铁骑犹如滚滚洪般向明军汹涌而去。在这场没有丝毫巧余地的硬碰硬对决中,善于野战的后金军现出其悍攻击力。在八旗铁骑奋勇冲杀下,明军渐渐不能相敌向后退却。
十日入夜,双方各自兵。明军于城外扎营,经略袁应泰亲宿于营中。二十日,双方战,城外明军又后金军撵至城墙下。但在明军火压制护城河阻隔下,后金军攻势一度挫。努尔哈赤见战况不利,挥后金将士分兵堵塞护城河入水口,掘开闸口以泄濠水。待护城河干涸后努尔哈赤又命兵士运土石填平,未能排干填实的小门河也后金军攻该河桥,而后顺利冲过护城河的后金八旗兵推着楯车猛攻城墙。城下明军排列三层火,明军连连施火抵御却都为后金军坚实的楯车化解。随后八旗铁骑呼啸而至,在其猛烈冲杀下明军大败,明总兵梁仲善、朱万良战死。明军溃兵望城而奔杀溺死者甚众。经略袁应泰退入城内与巡按张铨统领城内明军继续御守。后金军则竖云梯列楯车顶着城上密枪弹弓矢冒死攻城。对后金军而言,弃马攀城实在是以彼之所短对敌之所长,自身无疑会遭到很大伤亡。可若不半途而废无功而返,那后金军就必须得咬牙挺过这难熬一关。后金将士唯有以顽无畏的气概前仆后继冒死登爬,在成功登城后,又立与守城明军开激烈肉搏。
作为坚固城防守方,明军无疑要占有很大优势。笔者坚只要明军将士同仇敌太,全可以把后金军撵下城头。不在这关键时刻,一些贪生怕死的明军将领后金军冒死登城的气势压垮。两军战正酣,明军中一群高级将领如:监司高出、牛维曜、胡嘉栋督饷郎中傅国等纷纷乘乱缒城而逃。这些败的自顾逃亡沉重击了明军士气,也闹得辽阳城内人心离沮。二十一日,后金军发起总攻。城上明军扣弦发矢殊死抵御。后金军四面环攻奋死夺城。就在双方相不下之际,努尔哈赤派出的谍工一发挥关键作用。傍晚,伪装成蒙古“降夷”前混入辽阳的后金谍工,以后金买的辽人内应突然于城内火。尤其明军与后金军反复争夺的焦点小门也发生火药起火,连各军窝铺和城内草场俱焚烧。面对熊熊火势,本就士气落的守城明军立陷入混乱。后金军趁乱夺小门而入,辽阳坚固城防由此突破。见后金军杀入城内,经略袁应泰挥残军继续抵抗。但与此同时在后金内应引导下辽阳城内姓纷纷投降,用《明史》话讲,“城中大乱。民家多启扉张炬以待。妇女亦盛饰迎门”。老姓可以归降,袁应泰却坚决不肯投降!眼见明军节节败退,到处火冲天,经略袁应泰道大势已去,不愿俘辱的袁应泰于城东镇远楼与妻子家仆一起自焚而亡。分守道何廷魁领二妾二女投井自尽,监军崔儒秀亦自缢而亡。辽东巡按张铨后金军俘虏,李永芳亲自劝降许以高官厚禄可张铨宁死不降。四贝勒皇太极怜惜张铨气节,力欲全其性命。但张铨平淡答曰,“一死之外无他愿也”。后,巡按张铨努尔哈赤下令缢死。。
历经沈阳、浑河、辽阳三大战,战双方都已筋疲力尽。主力损失殆尽的辽东明军自不必说,后金军也因连续高度作战和较大人员损失而急休,亦不能继续作战。照理说,辽东大片尚属明朝的地区也可以缓口气了,起码一时半会儿后金是不会有所动作的。不努尔哈赤在攻占辽阳后发了一道檄文,数日之间,“金、复、、盖州卫,悉传檄而陷”,辽河以东镇江等十余城官民“俱削发降”。以致明臣王在晋在《三朝辽事实录》中十分痛心地写道,“辽沈失陷,河东十四卫生灵尽为奴属,止存河一线之”。那么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哪!说来也简单,因为人心散了。沈阳、浑河、辽阳三场大战下来,民众已对明朝丧失心,他们不相明军能护他们。与其城破后遭后金屠戮,倒不如献降以换条生。
但对努尔哈赤而言,白白到手的辽河以东大片区域已经无法满足他那难填欲壑了。为能进军明朝京师道,努尔哈赤又把犀利的目向辽河以地区。辽重镇广宁遂成为双方争夺的下一个焦点,若广宁失,努尔哈赤的后金铁骑便可抵山关,进而威胁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