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零四章 真腊
朱厚煌心中一动,暗道:“这不是天赐人才与我?”
唐人即便在南洋有钱,但是对南洋各国来说,不过是客居而已。越南还好,不过越南怎么说,还是在儒家文化圈之内的,但是在回回国家与印度教国家之后,对唐人的防范之心,更加严重。
所以唐人有钱可以,在这些国家想掌有实权,却是不大可能的了。
而这个时代,钱还是比不上权力的。
这位王兄就遇见了天花板。
朱厚煌的东雍一直患有人才缺乏症,如果能从南洋引进一批人才,岂不是正合适,一来有了了解南洋内的人,二来这一批人才与国内的人才不同,或许能牵制一下长史的权力。
朱厚煌以前有过这样的心思,只是没有现在如此强烈。
朱厚煌说道:“我记得科举好像也不外国士子。”
“不有如何?”王兄说道:“我等又怎么能与中原士子争锋啊?”
这一点上,他说的一点问题都没有。
学习也是讲究氛围与积累的,虽然南洋大商人拼命培养子弟,但是他们的底蕴远远的比不上中原人士。普通士子如果没有拜得名师,或者有家学渊源,是不可能有进士及第的那一天的。
更不要说南洋士子。
“我可以给王兄指出一条明路,不知道王兄有没有意?”朱厚煌问道。
王兄一点惊讶也没有说道:“许大人请讲。”
朱厚煌一看王兄这样的表,就知道,这位王兄并不像他想象的那么简单,好像早已等朱厚煌说这样的话了。不过一个愿打一个愿挨。说道:“我家下,在东雍缺乏人手,只是不敢以科举之名,只是用吏试之名,但是能通过吏试的人,就能在东雍出仕?”
“哦,这东雍吏试难不难?都考些什么?”王兄带着几分悠哉问道。
朱厚煌说道:“东雍本是荒芜之地,底蕴不足,这两年来,东雍吏试都是招收中原士人,只是中原士人,又怎么肯去东雍荒芜之地冒险啊?所以招收的都是一些没有多大本事的人,以王兄的文才,能力,去了东雍,必然得中的。只是王兄不要觉得东雍庙小,不肯屈就。”
王兄说道:“能追随雍王左右,是吾辈的荣幸,又有什么不肯的啊?”
比起南洋,几乎上所有海外唐人都将中原看成了梦想之地,就好像是后世的人向往美国一样,向往中原。
所以能在中原当上官,即便是中原士子看不上眼王府官,也没有丝毫看不起。王兄继续说道:“我等南洋鄙人,又有什么看不上?只是还请许大人引荐一二。”
朱厚煌说道:“那是自然,我家下求贤如渴,说不定我等有同为臣的机会。”
这为王兄在真腊这些唐人子弟之中威望不小,有王兄带头。这些人年轻子弟都来向朱厚煌讨一封推荐信。
其实雍王吏试之中,不需要这个东西。因为雍王吏试本来就没有形成惯
</br>
</br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