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笔趣阁

字:
关灯 护眼
新笔趣阁 > 捧着左传品春秋 > 窘迫中的鲁昭公鲁昭公29年公元前513年春秋第二百一十年

窘迫中的鲁昭公鲁昭公29年公元前513年春秋第二百一十年

不信,你看——

齐景公一看鲁昭公悄悄的前往晋国,却被挡了回来,没有见到晋君,就被赶了回来是很丢脸的事情,齐君就知道鲁君想另抱粗腿,另攀高枝了,这就是准备另投大哥,更换阵营了,看来前面齐国对鲁君的一番真情,换来的都是一场空。

好在,人家晋国根本没有搭理鲁君这个茬,阻挡了鲁昭公,也说明了在晋国的眼中,鲁君已经落魄成一个可有可无的人了,地位极度的失落。

因此,齐国对鲁君的关心之情,就自然又冷淡了许多,现在的鲁昭公真是“老鼠掉进了风箱里,两头受气”。

不过,齐国虽然冷遇的鲁君,但是,礼节还是要有的,就是借机讽刺一下鲁君,也好为自己出出气,让鲁君明白一个道理:要的饭,不要埋怨饭凉。

于是,齐景公派了大臣高张前来慰问,慰问什么?难道是慰问被晋国拒绝接见,还是慰问鲁君的继续流浪?鲁昭公真是难堪至极了。尤其是,齐国使者对鲁昭公的称呼发生了变化,这次高张称鲁昭公的是“主君”。

子家懿伯说:“完了,这就是齐国在轻视我们国君了,再这样下去,我们只能是自取其辱啊。”

在“春秋”时期的古代,主是主,君是君。

你不能把“宗主”和“国君”混同起来称呼,一般来说,宗主的手下,称呼自己的主子,可以称为主君。尤其是战国以后,更是流行了,比如战国的信陵君、魏文君等四大君主的称呼。齐国这样的称呼鲁君,其实这就等于,齐国已经不把鲁昭公当成是国君看待了,而是一个宗主罢了。

君主和主君,是完全不同的地位称呼。

这很是侮辱人的,但是鲁昭公没有办法,他没有实力和能力反抗,要么忍受,要么规避,二者只能选择其一。于是,鲁昭公没办法,这样的侮辱是不能忍受的,那只有规避了,鲁昭公只好再次回到晋国的边境城市“乾侯”居住。

我们知道,鲁昭公在“乾侯”居住,是没有得到晋国同意的非法移民,很是尴尬,鲁昭公此时已经是前无进途,后无退路的状态了。

很快,一年就过去了。

鲁昭公三十年,公元前512年,南方的楚国和吴国发生了战争,这可是那个时代的大事,江湖经过了一阵子的平静,现在又是暴风骤雨,而且还是南方的两个大国,晋国的注意力完全被吸引过去,没有精力在关注鲁君这乱摊子的事情。

而鲁昭公还是住在“乾侯”,一直苦苦的等着晋君的接见。

偏巧,屋漏偏逢连阴雨,这年的夏天,晋国的国君晋顷公又突然死了,人家晋国要办丧事,更没有闲工夫来接待你这个流亡的国君,你就慢慢的等着吧。

南方到底发生了什么大事?我们且看下回分解。

点击收藏 发布页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